古今中外人類對於身體的迷思繁多,舉凡文學、宗教、藝術…等領域均對身體下了多種不同的定論,更衍伸出了許多故事。
而不同年齡層的身體對我們而言,有著什麼不同的意義?在美術館面對兩幅裸體畫像,但一幅是身材姣好的年輕少女、而另一幅是臉上已長滿皺紋的年邁女性,哪一幅會讓你想多停留一秒? 換個領域來看,流行時尚界的超級模特兒多半年輕貌美、身材高挑纖細,想想報章雜誌上年過半百的模特兒是極為罕見的。市面上的保養品廣告,都是強調使用過後能讓你更年輕、保留青春年華。是否真的現代社會不存在對「老化身體」的包容? 是否我們的審美觀已成了固定的模式?
現代許多的設計都強調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一樣東西方便人類使用這就是與身體相關的。大眾普遍對於建築師的定義為何?一定要設計一個”空間”提供”人類”使用嗎? 假如使用對象的改變,那這項物品還能稱的上是建築嗎?提供”液體”居住的容器能說的上是不同層面的建築嗎? 服裝設計者與建築師的共通點就在於他們都是讓真實的身體在他們所設計的物品中使用。衣服布料使用的多寡取決於使用者的真實身體體型;而建築物的空間大小,取決於使用者的多寡以及使用需求。 天花板要多高才不至於讓人趕到壓迫;衣服要多寬鬆或要多長才能讓人看起來更為高挑。 這些數據的決定都是考量到真實身體使用上的舒適性。
除了建築師與服裝設計者之外,剛剛說到符合人體工學,把手、床、椅子…等設計,雖然不是將真實的身體放進他們的設計,但是他們跟身體的使用性也是有密不可分的關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