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961615 林妤 真實的空間

真實的空間 水之教堂


我還記得,書籍上介紹著「水之教會,落成於1998年,是由兩個方盒子組成.,混凝土結構體上方是一層玻璃盒子,四個立面各豎起一個混凝土十字架,循階而下,則抵達下一個方盒子,迎面的是一片人工池,池中則立著白色的鋼製十字架,池面平波如鏡,映照著周遭風景。」是什麼樣的簡單卻能營造無比巨大的震撼?在那樣的震撼中,卻又能令人感受超凡的沈穩安定?

安藤忠雄的建築,以清水混凝土為基本素材,佐以透光的玻璃、鋼骨、未塗漆的木料等建材,藉由切割、複製、增生、交雜、堆疊、對稱等獨特的手法,將 最簡單的元素融入陽光、水、風、植物等自然環境,實踐其「人、建築與環境共生」的理念,成為世界級的傳奇建築大師,這座1988年建造的「水之教堂」,在 今天看來或許算是早年的作品,卻已然展現其超震撼人心的功力,經久不衰!

北海道的TOMAMU渡假村位於道央地區的占冠村,就在大家熟悉的富良野南約1小時車程的山區,為日本最富盛名的滑雪勝地,也是夏季避暑的絕佳去處,而這座「水之教堂」便是渡假村開創之初,特別聘請安藤大師設計的結婚教堂。隱身於山林的「水之教堂」位於渡假村內眾多旅館之一的Hotel Alpha Tamamu的後方,從外面根本看不到它,必須進入旅館內,再搭乘電梯下至後方園林方得前往。

小徑蜿蜒於樹林間的開闊草地,遠處只隱隱看見一道清水混凝土牆,以L型的走向包圍教堂於小土坡之上,即便已經走到外牆邊,仍見不到教堂的模樣,隱 密性十足。外牆緊臨樹林的入口踏進內部,方正的建築量體,完全不是傳統的教堂印象,只在抬頭時看見四根巨大的混凝土十字架立於玻璃外罩包覆的屋頂上。

小小的教堂入口進入,一道整體建築中唯一呈現弧形的混凝土牆,如玄關屏風,兩側留了小缺口,可透視卻無法穿過,教人立刻右轉拾階而上。抬頭仰望, 四根混凝土十字架各據一方立於屋頂四周,或是角度的關係,顯得巨大而神聖;那十字還不僅於此,包括玻璃外罩的鋼架,採光屋頂上的結構線條,無一不是橫直交錯的十字,即使再浮躁的心,也會開始沈靜。

步階走到頂,濃密的樹林包圍間,教堂正殿前的水池印入眼簾,一種豁然開朗的驚艷─樓梯隨即往下,頭頂依舊是十字聳立,來到剛才看到的「圓弧屏風牆」又一個轉折下降,光線迅即消失,昏暗中兩側光滑素淨的混凝土牆,讓人的心情神奇地開始越發沈澱安定。再一轉彎,進入教堂方正而「空蕩」的正殿,巨大如 牆的玻璃門以黑色框架拉出同樣的符號元素「十字」,牆窗之外,簡單鋼架組合成的十字架靜立於以樹林為背景的水池之中,另一股強大的視覺震撼再度迎面而來。

面對水池環視教堂內部,靠牆的深處為司琴之處,簡單的木製長條椅整齊面向水池排列,長條椅間的走道兩側,或擺鮮花台架或木製燭台,最前方也是簡單的長方體木條桌擺放鮮花盆景,除此之外,舉凡牆上、天花板,慣常教堂極力以繪畫、雕塑裝飾的部位,空無一物,就是清水混凝土牆面,素淨典雅。宛如身處一個大型的方盒子裡,所有物件都是極簡呈現,讓人沈靜而專注於眼前的十字架、水池、樹林。那道如牆的玻璃窗,在典禮舉行之際,會緩緩往右邊移開,玻璃窗上的十字由戶外水池上的十字架取代,而在移動之間,又交錯編織出方正卻唯美的幾何線條。

走到戶外的水池旁,經過特殊水深設計的池子,非常巧妙地將教堂、天光、雲影、樹林,全數收攬倒映成畫,那如鏡的水面,還讓人確切感受了風的存在。 方盒子般的教堂、水池上的十字架、屋頂上的十字架、「牆窗」玻璃上的十字框架,無數的十字就這樣交雜、堆疊、對稱,或獨立,或彼此交織出不同大小的長框、 方框,那框再度以層疊之姿,變換出現。奇妙的是,這些原本生硬的橫直線條所架構出的空間與幾何圖形,竟然在自然的綠樹、藍天、水紋間,產生柔軟而安定靜謐 的作用。靜立池畔的輕風水聲間,回想從進入至此的種種景象,在短短的距離與窄窄的樓階行進間,一會兒仰頭望見巨大十字、一會兒望見開闊水池樹林、旋即又下 降轉折,光線也由明亮轉為幽暗,入得聖堂之中,光亮與十字架、水池、樹林再度令人眼睛一亮,原來大師就是利用這些元素,由教堂的入口、階梯、升降起伏轉 折、明暗光影變換,在有限的小空間中,塑造出令人心情足以隨之轉換的魔力。那些橫直交錯的十字、框架,彷彿就是「人與生活」的反映寫照。人與人之間所期待的,不就是那十字交會的交集點?只要1個共通的交集,密密實實地、經久不變地,就已足夠!朋友如此、夫妻如此!

那些由十字產生的框架,「牆窗」移動間與水池中的十字架、建築牆體所產稱的框架,不斷的變換面積大小,似乎也像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境遇,或是人與人相處的狀況,交集在不斷擴大、縮小變化著,營造出彼此不同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