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舉兩個建築案例,來討論其紀念性表達上的特徵。
1.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被譽為完美建築,整個陵墓由前庭、正門、中庭組成。採用白色大理石興建,主建築建於方形平台上,四周有四座米白色大理石三層塔樓,陵墓頂部為穹型圓頂,充分展現了天圓地方的建築風格和設計理念。上部的穹頂,中部的陵墓及下面寬厚的方型基座,結構勻稱協調,喻意博大,穩健嚴肅,氣勢恢宏。陵墓這前方花園中央為狹長清澄水道噴泉,兩旁果樹和柏樹並排,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為沙賈汗國王為紀念死去的妻子所建。
2. 奧克拉荷馬市爆炸事件紀念園區
奧克拉荷馬市爆炸事件後,奧克拉荷馬市政府、民間團體等籌建了這個永久的紀念物來紀念此人為災難。紀念園區分為七區,每一區有特定的主題,分別紀念不同的人、是、物。七區分別為:主題紀念館、兒童懷念區、救難者果園、性存者之樹、時間之門和沉思池、空位區、墨拉紀念廣場。
這兩個案例皆是為了悼念死者而建,一為十七世紀的產物,另一個則在十年前完成,兩者在紀念性的表達上有很大的不同。泰姬陵從花園道陵墓,有著很明顯的對稱及軸向性,水道兩旁的樹,一路延伸至陵墓,四座塔樓也呈現對稱的形式,整體呈現了正的格局。奧克拉荷馬市爆炸事件紀念園區則是分區規劃,並沒有刻意去塑造軸向性,也別有意番風味。泰姬陵的”正”使人感覺到莊嚴穩健,氣勢輝煌,而奧克拉荷馬市爆炸事件紀念園區則讓人可以遊走其間,在不同的區域之間悼念著不同的事物。在此二案例中,雖然年代相隔甚遠,卻有一個共同點─皆有水的存在,泰姬陵的花園中央、紀念園區的沉思池,而且水皆平靜,我想,這有讓人的心境也達到平靜的效果,使氣氛更加莊重,這會是表達紀念性一個很好的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