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987333范瑄-真實的都市

我所認知的「都市即江湖」,江湖上千帆過盡的不只名和利兩種,當然有現實的人性,也有善的人性。重點還是在「人」!「人」決定了一個都市之所以為都市,「人」決定了一個都市該有怎樣的樣貌,「人」穿流在都市中使得都市如江湖,而「人」也影響了江湖中其他的「人」。
台北市,是個都市,也如江湖。提到台北市,就會想到101,就會想到政治中心,就會想到經濟中心,就會想到台北國,就會想到忙碌、冷淡、台北人。這是一種既定印象的聯想,但一定有其原因。當初,是古老台北人與種種歷史因素決定了台北市之所以為現在的大台北都市;是一代一代的台北人決定台北市現在的樣貌、風土民情、給人的百般印象;是住在台北市的人或在台北市從事各種行為的人穿流在台北市中使得台北市如江湖,台北市之大,江湖之大,也可說台北市之小,江湖之小,總之台北市這個江湖充斥著名和利、人性與真實,來來往往、遞嬗更迭;而台北人也影響了台北市其他的人,沒有人拿刀子架在你脖子上逼你到台北市非得怎樣怎樣做,但一到台北市就是會靠右邊走路排隊、走路加快腳步替換速率、不太敢與路人有太多互動、隱藏自己人情味的那部份… …等等。這是我所認識的真實的台北市。
有句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隻身在一個都市中,應該也會有這種感覺吧,就是會覺得自己很快就會入境隨俗,很快就會變得好像當地人,因為不這樣常常都得遭受好多異樣的眼光,甚至覺得孤獨。走在台北市街區,感覺自己像條魚,周遭大樓林立、或眾房並排,加上更為複雜的交通、人事物,身處在台北市,要能悠游其中或慌亂得亂竄,端看自己能否勇敢的適應了。

關於「都市即第二巴別塔」的都市空間分析,雖然對國外其他都市也略有所知,但畢竟沒親自遊歷過,有的也只是書面上或耳聞到的片面資料,終究不夠深刻、不夠真實,少了太多直接刻在身體某處的強烈記憶與感受,所以我還是以台北市這個讓我有非常複雜情懷的地方略做分析。
台北市對我來說,有非常強烈的記憶分界點──過去和現在,過去是十七年前那個沒有101、沒有如今那麼快步調的台北市,而現在就是這個存在著非常多極端與反差的台北市。在我來得及反應過來之前,101就被蓋在我所越來越陌生的台北市了,那個曾經令台灣人驕傲世界第一高的台北101,在電視新聞上連看了好幾年跨年煙火後,我今年才終於有那麼一個機會近距離站在101底下,感受它與周遭建築物對比的高聳入天。在101附近多待,真的會令人害怕。因為等你嘆為觀止完所謂「小台灣的大力量」後,剩下的多是映入眼簾的汲汲營營,真的是名和利的追求!再待久一點,你會覺得來101和101附近的人們目的都一樣;再待久一點,你會有錯覺好像這場景這趨勢就叫作台北、才叫作台北。這裡似乎不歡迎不有錢的人,101似乎只帶著特定的一群人、一類型的人高聳入天。不知為何,我在101附近走動會有一種優越感,雖然我不是長期住在台北的人。101這棟現代巴別塔,好像承載了很多人的夢想,好像帶來了多元文化,卻也好像帶出了某種台北人的冷漠特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