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建築概論期末報告 987301趙亭雯/指導老師 羅時瑋

建築概論期末報告 987301趙亭雯/指導老師 羅時瑋

或你家附近菜市場與中正紀念公園作為公共空間有何不同?

試從使用者角度做空間分析。

記得那天上這堂課的時候,羅老師問我:你覺得百貨公司是一個公共空間嗎?基於我從小到大常常去百貨公司,也在那兒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所以理所當然的我會點頭答是,那是個公共空間。但是老師卻抱持著幾分懷疑,然後道出了一個我從未知道過的論點:百貨公司應該偏向於一個集體空間,也就是說你並不會看到流浪漢在百貨公司的店家門前乞討,你反而會看到許多拿著購物袋的婆婆媽媽小姐們。這就是公共空間和集體空間一大不同的地方。從那次之後我就處處注意著我到過的地方,到底這是屬於公共空間亦或是集體空間?

離我家最近的是古亭市場,就在古亭捷運站出口處,不大但內容卻很豐富。從小我就喜歡跟著媽媽上傳統菜市場,我喜歡看到的是各式各樣的攤子,攤子與攤子老闆彼此間的交流互動,不論是幫忙或競爭,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當然有許許多多和餐桌上同種卻不同樣的食品讓我大開眼界。至今,都大學了,我仍然喜歡拉著小推車上菜市場買一些簡單的東西。根據我的觀察,我認為菜市場是一個集體空間,一個collective space,他是一個存在著目的的空間,家庭主婦到這裡來買菜,商人農夫們到這裡賣菜賺錢養活家裡,一個互動雙方有目的的空間,我並不覺得流浪漢或遊民,或區區一個打領帶手持公事包的中年男子,會打從這兒經過甚至做短暫停留。因為它空間中已有一種特殊的用途,導致它的使用者會開始不同於其他公共空間。特定的對象才會來到這裡,平常偶然的對象是不會到這裡的。另外還有它的時間性,菜市場通常都是很早很早就開始營業了,然後到接近中午下午就結束營業,因為新鮮的食材早已被賣光,家庭主婦也都回去準備中餐了。除非像是黃昏市場,可能是因為早上的食材沒有被賣光,或是因為早上上班族無法前來購買,所以以一種逗趣的說法就是,加班的市場()。但不論是白天的試場或是黃昏市場,因著某些限定的因素,使用者也會因著這些因素而有調整且被限制住。這就叫偏向於集體空間的菜市場。

另外中正紀念堂那可就不一樣囉!首先可能是因為場地之廣大,沒有所謂會搶場地之類的,許多國高中生的社團會來這裡練舞練團,當然也是因為它是個完全開放的空間,不論是傍晚想散步的老夫老妻,或是奶媽帶著小孩來這大廣場騎騎腳踏車或放風,也有在池塘邊賣小風車小汽球的攤販箏等,都是一群不會有同樣目的的人到此。甚至因為沒有所謂的圍牆界線,也許會有流浪漢在躲在小角落,盡量在不被警察發現的狀況下乞討(雖然因為是中正紀念堂,有國家音樂廳及國家戲劇院,屬於比較國際級的活動會在此舉辦,避免影響聲譽,警察還是會來取締的)。像這樣特別大的空間,一個展示紀念的空間,或單單只是一個供人路過的空間,都可以說是公共空間。並非一定要有完全的目的才會來這裡,也許只是一個晃神,一個沒注意,就進入這裡。這就叫偏向於公共空間的中正紀念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