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341 張雅筑 主題:流動性
試描述你最印象深刻的流動或移動經驗, 並試著分析其空間特質.
對於印象深刻的一動我是以上學這個動作做為一天的開端因此對於
我在上學這個動作裡面因距離跟據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幼稚園父母不放心所以用機車接送上下課,小學一開始是陪我走上學高年級則是自己往返或是要遲到在拼命用機車接送,國中住在學校所以是走路上學或是搭汽車往返,高中是因為台北交通方便公車轉捷運轉公車及到達,大學則是外出異鄉住在附近因此也是走路上下學,每種交通工具的移動或者是時間上接觸上的流動都是一不小心就消失的那種,即使是最簡單的走路也在隨著風景緩慢飄動的瞬間隨掌心消逝,
以上學或是放學這個動作做為時間流逝的單位。
但是自從升上大學之後(或許在有每星期的上課課表之後即便如此,只是越是難耐時刻越是特別會去注意跟分析此情況),每每對於時間的單位漸漸變成以課堂的接觸做為單位,舉例來說我在這一年的設計裡面都是以”喔又要上某某堂課設計課建概課”了等做為時間的單位,反而是星期幾也參雜了不少甚麼課的影像溢出,也會開始馬上想到這些課的課堂或是到過的地方接觸過的領域,更是開始跳躍到可以撥放的畫面,舉例來說這一次的空間設計在我轉成空間之後我開始幻想假設它被蓋出來之後的人在裡面使用互動活動的情形,不是一種公式則是一種身邊場景的變換,不但有趣也可以讓人越有想到該注意跟想要給使用著的感受,也會覺得這樣會不會只顧自己的想法而沒有顧及到使用者的角度。
台北車站是對於走動六年的我來說流動最明顯的地方,川川不息的轉站點跟時間性的人潮聚散讓人感到方便卻流動的快速已經讓人麻痺,因為是接通各處方便的轉站點,因此此地是黃金地段價格也是坪塊必爭,某次捷運站出來等人,在這二十分鐘之內是下課人潮補習班名師制服制度下面的學生紛紛擾擾喧喧鬧鬧,空間快速的把我帶回高國三歲月裡每一間水洩不通的教室,一樣的場景卻身不在此既是懷念又是。此地的空間特質我一直認為是白天開放流動快速消費力高,商家忙著爭生意打廣告不時推出促銷活動,但是到了晚上卻是黑漆漆一點人都沒有,因此屬於這理的流動似乎是一種快速有時間性的流動。
一開始害怕在這理轉車我害怕人群跟標示不清,現在卻是處理大小事情的好去處跟人群交流的好據點,跟著這些甚麼一起流動的是不是我的心感覺和習慣不只是身體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