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987313劉育廷 - 真實的建築

過去的鄉村在農業興盛時期,曾為地方帶來繁榮,也為臺灣的發展做出貢獻,但目前總體經濟之發展已在全球化的驅使下,轉進後生產時期,鄉村的經濟社會與聚落環境嚴重衰退,已是所有鄉村社區共同面臨的問題與考驗。


北宜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宣告宜蘭新時代的到來。宜蘭人對這一天期待已久,而與此同時,也有一群意氣風發的宜蘭新貴搭著順風車,迎接新地標的成形,在蘭陽平原上展示一棟棟氣派萬千的宜蘭農舍。宜蘭新農舍在最近五年裡,每年平均增加三百戶;尤其自從民國八十九年農發條例修改後,非農民購買農舍的比例激增,宜蘭人雖占多數,但台北與外地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捲入弊案的趙醫師不也興致高昂想在宜蘭物色農舍嗎?如此數量激增的農舍,迫使宜蘭的鄉村地貌正急速改變中。

宜蘭農舍多少都有「三違:違法、違章、違建」問題,不是違法在不該建的農地興建農舍(屬違建),就是拿到興建執照後故意不照章行事,如將室外車庫變室內(違章),或任意加大興建面積如在平台加蓋建築(屬違建)。真正的農舍是不允許有外牆的,可是這些農舍哪間不是圍牆高聳般自成囚籠?

坐擁好山好水的宜蘭,最大的商機是在觀光產業,現今許多省、縣道旁的豪華農舍,許多皆改裝成休閒農園或是豪華餐廳以招徠客人,這些何嘗有營業執照?然而在發展觀光的大蠹下,縣府也睜隻眼閉隻眼讓其且戰且走,受傷的豈只是公權力?

獨立農舍所造成的問題,包括小單位須投入高成本的電力、路燈、用水等公共設施,最重要的是彼等會造成生活廢水排入農田的非點源汙染,這也是公共衛生的問題,不能小覷汙染漫流於蘭陽平原上。要解決農舍問題並非易事,因為這牽涉立法與行政的大工程,規畫良好的集村農舍或許是值得鼓勵的方向,但同樣需要政府的積極輔導。然而生活品質的提昇不能少。其中文化創意及休閒產業可減少消耗不能更新的自然資源,更重要的是,多利用宜蘭好山好水的景觀與自然資源,走出一條不強調經濟成長的發展之路,讓「宜蘭經驗」再成為未來「新台灣經驗」的代名詞。就像鄰縣的花蓮極力推廣「無毒農業」,如今已打出名號闖出一片天,可見事在人為。只是這個抉擇過程隨著北宜高的通車提前到來,迫在眉睫。

明日鄉村的未來,必須比都市付出千百倍的長期環境耕耘。在這個過程中,「永續鄉村、田園聚落」的鄉村復育夢想,最重要的行動焦點,是以聚落小學做為聚落耕生的起點。國民小學數量多且普及,更是鄉村區域中,教育及社會資本培力的所在。但鄉村國民小學目前在轉進到後工業時期,也面臨著學童流失的嚴重威脅,許多閒置的教育學習資源,待進一步規劃運用。又新世代的中小學學童多集居在城市之中,透過接待家庭的制度網絡,可推展都市與鄉村的雙向留學或是學習夏令營。有制度地將城市兒童帶入鄉村,鄉村學童到都市,可成就以下城鄉網絡的共伴效應。

1‧藉由鄉村環境教育、田野教學與鄉村生活體驗等,豐富新世代童年的鄉村經驗與記憶,建構新世代的故鄉以及鄉土認同與價值。

2‧鄉村留學可帶領家長再回到鄉村,通過城鄉網絡的活絡,開創鄉村教育服務產業,同時喚起城市的故鄉記憶與強化鄉土生活價值。

3‧透過城鄉活動網絡,引入新活動、新元素進入鄉村,注入鄉土創新與學習能力,重新活化鄉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